信机系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成都开展蜀绣技艺与传承社会调研
【来源:信机系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成都开展蜀绣技艺与传承社会调研 | 发布日期:2019-09-10】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,历史悠久,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为“蜀中瑰宝”。近年来,蜀绣的现状不容乐观,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振兴乡村经济,信机系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成都开展蜀绣技艺与传承暑期社会实践。
7月16日,调研小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成都郫都县拥有“中国蜀绣第一村”的青杠村,并参观了水隐桑田蜀绣产业园。推开产业园的大门,这里陈列各式各样的蜀绣精品。在产业园董事助理刘洋利热情的带领下,他们从桑区、蚕区、丝绸区、蜀锦区、蜀绣区等八大区域全方位了解到了蜀绣前世今生和独特之美。
接下来,经理为他们展示了蜀绣的详细制作流程,从蚕茧到收烘、煮蚕、缫丝、烘丝、成绞等近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,同学们纷纷感慨从蚕丝到作品的历程的缓慢与艰辛,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大师的热爱和心血。他们在大师的指导下也体验了蜀绣,正如大师所说:成为一位优秀的蜀绣艺人,他的天赋是必不可少的,但是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他们为蜀绣工艺的精致而赞美,却也为传承蜀绣工艺的技人渐渐变少而惋惜。在对绣娘的的采访中了解到,学习蜀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,很少有人能够一整天静下心来绣;国家没有把精通蜀绣的人集中在一起,人才很散,不容易发挥集聚优势,因此也不易传承。因此保护蜀绣政府扶持很重要,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。
7月17号,他们来到了蜀锦织绣博物馆,里面各个都是美如画的作品。栩栩如生的熊猫蜀绣、惟妙惟肖的山水蜀绣、波光粼粼的鲤鱼蜀绣都让他们大开了眼界。
他们在经过认真仔细的调研中发现,蜀绣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体系,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方式,纯手工制作周期较长,价格较高,在诸多问题中最为严峻的是传承人的问题。目前从事蜀绣的人群中平均年龄达到了50岁,同时学习蜀绣的年轻人基本没有。所以,为了传承蜀绣这一传统文化还是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学校方面将蜀绣纳入文本课程中,同时需要当地年轻人的大力支持。
此次实践让全体队员收获颇多,了解了成都的历史和蜀锦蜀绣现状,见识了当地的风土人情,也更加了解国家提出“一带一路”政策的实践背景和重要意义。看着照片中绚丽多彩、细致柔美的蜀锦蜀绣,他们仿佛能幻想出长长的驼队、马帮载着蜀锦蜀绣,金银药材驶出成都,在沙漠上肩负使命、漫漫西行。通过这一次社会实践,同学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为蜀锦蜀绣的传承尽一份力,让自己的青春更加闪耀。(信机系)